盘点今年的“重头戏”,珠海万达商管年内能否成功IPO必占其一。
而面对其招股书接连三次失效的结果,业内早已达成一个默认的共识——珠海万达商管未能如期上市的原因或许就是监管机构对其财务数据仍有疑虑。
(资料图)
愈加临近的对赌期限,也成为了珠海万达商管的“催命符”,屡战屡败的后果是近400亿缺口的博弈。【相关阅读:万达商管第三次冲击IPO,还能上岸吗? | 睿和研究】
“集团确实因商管上市拖延,遇到了阶段性困难。”王健林直言道。
证监会“夺命6连问”,或为最后“实锤”
6月2日,证监会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2023年5月26日至2023年6月1日)》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在对于珠海万达商管补充材料的要求中,共列出了七项补充要求,涉及包括公司治理及内部运行、出租率与收缴率、公司业务独立性、短期偿债风险、募集资金使用、分红政策合理性 6 个方面问题。其中,在募集资金使用方面尤其指出,要求承诺本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不会直接或间接流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图片来源:证监会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6个问题与近期市场热议的“传言”高度重合,简直就是一个“实锤”的节奏。
而有关于该补充材料的要求能否助力珠海万达商管IPO,业内的声音并不一致。
部分观点认为,此次珠海万达商管是“在劫难逃”。一方面,迟迟难上的IPO大大消耗了市场对企业的信心,近期企业深陷舆情漩涡,形象更是一落千丈;另一方面,证监会此次直击要害的点明了资本市场的疑问,在舆论一边倒向的情况下,企业想要“力挽狂澜”并不容易。
而也有观点认为,询问即机会。“提出要求”意味着证监会对于该申请仍有转圜余地,若珠海万达商管能交出满意的答卷,上市进程有重大突破也是指日可待的。
“小路条”“大路条”,平添又一道坎
“补充材料”的提交确实对能否按时上市十分重要。
今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自2023年3月31日起正式实施。《试行办法》中指出,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发行上市均被纳入备案监管。
此前,想要在港股上市,企业需要向证监会递交境外上市申请材料,并获取受理通知书,其中拿到的受理函,即俗称的“小路条”。之后,企业便可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进入在港IPO实质阶段。在申请材料递交后,证监会会同时进行意见反馈,若各方反馈均无异议,将出具“H股发行批复”,即俗称的“大路条”。在企业拥有“大路条”之后,港交所才会安排公司进行上市聆讯,并启动正式发行、路演和上市工作。
而此前招股书的三次失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珠海万达商管的“大路条”未获批复。
但更糟糕的是,珠海万达商管招股书在三度失效后又踩上了《试点办法》的实施节点。根据《试行办法》,其想要继续更新招股书并在港交所上市,不仅要获得证监会的“大路条”,还要在证监会备案并获得审批。
至此,珠海万达商管的IPO又平添一道坎。
证监会披露,珠海万达商管已于4月13日递交了备案材料,接收日期为4月20日,备案状态为补充材料。
据统计,截至6月1日,共有41家企业递交审核材料,其中30家备案状态为补充材料,11家为已接收,并未有获得审批企业。按照规定,备案材料不完备或不符合规定的,发行人应在30个工作日内补充材料。
距离今年的11月30日已不足6个月,显然珠海万达商管已无试错的机会,而此次对于证监会补充材料的要求,或许就是企业能否扳回一城的“决胜之局”。
上市之路,并非坦途
不得不说,经历了三次招股书失效,万达也应该开始做两手准备了。
如今,立在万达面前仍有两座大山——对赌和吃紧的流动资金困难。在珠海万达商管闯关IPO的18个月中,资本市场从首次的乐观期望,到如今对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频繁质疑,情况已不容乐观。
惠誉在对万达商业、万达香港的所有评级维持在负面评级观察名单后称,如果珠海万达商管未能在2023年底前完成上市,万达商业将不得不将逾4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及预先约定的收益退还少数股东,这将损害其流动性。
事实也确实如此。为解决资金问题,此前万达系已经开始了频繁的融资。开年以来,万达就开始运用股权质押、发行境外债、提交注册公司债、发行银行间债券等等方式,试图拓宽融资渠道,化解危机。
近日,外媒还曝出大连万达计划约10亿元出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快钱支付”。
这一系列动作,向外界展现了王健林想要力挽狂澜的决心,但也再一次将万达推上了风口浪尖,并让外界对整个万达系的资金情况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民营企业上市引入战投,到底是“引狼入室”还是共享未来?只有走到最后才有答案。回顾万达商管上市一路的波折,睿和智库深为理解企业转身过程中的“情非得已”,而王健林再一次被推到历史的风口浪尖上。